一間屋無論裝修得多美好,總有一些角落,會跟大家的想像有分別。
被入牆櫃遮蔽的牆身、木門頂部等「不見光位」沒有上油,或者牆身不夠直等,大部分戶主未必在意,但也有人一旦發現,就會覺得被師傅「偷雞」,繼而義憤填胸。
由這些裝修奇難雜症引發的爭議,源自客人期望與行內慣常做法的落差。下面我們綜合了兩類最常見的疑問。
1. 「不見光位」
日常生活不會看到的家居地方,在裝修行內統稱為「不見光位」,處理方法常與「見光」的完成面不同。常見例子包括:
被入牆櫃遮蔽的牆身
一般牆身在批灰後,會髹三次乳膠漆,但被入牆櫃遮蔽的牆身,則通常只髹一次。原因涉及工程次序:最後兩次乳膠漆要等木工完成後才髹,整體效果才會美觀。
木門的頂部和底部
大部分的木門都會以木皮、焗漆或者防火膠板來當飾面,不過門的頂部和底部很多時沒有飾面,會看到原木的顏色。
被廚、廁假天花遮蔽的電線
香港家居的電線通常藏於牆身內,但被廚、廁假天花遮蔽的電線則不然,揭開天花就能看到電線喉管。
廚櫃水喉位
廚櫃一般都會有背板,但若該格廚櫃有去水喉位,有時就不會有背板,而會看到牆身的磁磚。另外,廚櫃如果因呎寸太大等特別原因需現場造櫃,也不一定有背板。
上面的處理手法,在行內常見,但未必符合客人想像。作為中立的平台,我們認為這些做法無論從美觀還是實用安全角度,其實都沒有問題。不過,如果客人有特別要求,也可以及早向師傅提出,很多時有得商量,或能加錢解決。
2. 牆身不直
牆身不直,行內俗稱「啤把」(Tapered),一般單憑肉眼不易發現,但當把現成傢俬靠到牆上時,就會出現明顯空隙。可細分為以下三種情況:
- 牆身呈波浪形彎曲
- 牆身不完全符合平水地垂直
- 兩幅本應構成直角的牆,角度有偏差
牆身啤把的最主要成因,來自舊有樓宇結構,亦即發展商在當初建築時就沒有把牆身造直;至於由裝修師傅新砌的牆身,情況通常較佳。無論原因為何,牆身不直無法單靠油漆批灰解決,因批牆灰太厚會裂和剝落。要減少它帶來的外觀影響,就要用一些折衷方法。
首先,訂造傢俬若以木工條來「收口」,可以消除空隙,會較美觀。另外,除了擺放傢俬的位置,牆和橫樑的「明角」通常是牆身啤把最礙眼的地方,如果只是要求明角要直,可以請師傅在批灰時使用「膠角」。這些處理可能要收附加費,但價錢有限。
最後,也有一個令牆身變直的終極解決方法,就是請師傅將牆身鑿至見泥水批盪後,用英泥沙盪平 (以「打餅仔」等方法),但所涉及的成本是整個油漆工序的兩至三倍,相信大部分戶主都不願支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