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師傅x好師傅】四十歲入行 現代木匠工廈劏房鬥木
不過是二、三十年前,大部份香港家居的訂造傢俬,都是由本地木工師傅,在單位現場製造的。每一件傢俬,也是工藝的展示。
今天,我們的訂造傢俬是由內地的傢俬廠,以流水作業的方式、工業化的程序生產,「現場造櫃」已成為小眾玩意。
近年卻有一群香港木工達人,無懼行業式微,成立了一間又一間木工作室。他們偏向虎山行,希望在木製品市場,開拓一條「本地手工訂造」的路。
45 歲的長尾工作室創辦人陳家維是其中一個。
從攝影師到木匠
陳家維說,這個訪問出街後,一定有師傅鬧他,因為他從未受過正式的木工訓練。
「以前家裡沒錢,爸爸會自己做書桌、書櫃這些簡單傢俬」。對木工的興趣,就此埋在童年陳家維的心中,但 40 歲之前,他是個雜誌攝影記者。直至 4 年前,他與人合作為朋友的烹飪中心裝修做業餘木工,結果大受好評,之後竟然勇字當頭成立了工作室。
現在小至一隻木戒指,大至一個衣櫃,陳家維都能在牛頭角工業區這個頂樓的工廈劏房內完成。
「卡榫」工藝極費時
陳家維造的傢俬與別不同,不用飾面,沒有防火膠板,也沒有焗漆,而是直接把夾板曝露出來。他說,因為用的是防水的俄羅斯細芯樺木夾板,防潮能力極佳,日曬雨淋也不怕。「這麼美的木紋,上色就浪費了,最多上點光油就可以了」他說。
還有普通人未必留意到的,是「卡榫」的工藝。一般傢俬用螺絲和膠水將木板連接,陳家維卻會額外多做一個步驟,先在接口位做一條凹槽,把木板嵌進去,這樣傢俬就會更堅固。
「其實這種工藝不是什麼難事,香港的木工師傅絕對能做到,我常覺得香港很多木工師傅都很叻,問題是時間和人工不容許他們這樣做。」
一個 8呎高、8呎長、24吋深的大衣櫃,他收費約 2萬 - 2.5萬元,平均比找裝修師傅訂造貴數千元。但陳家維的傢俬一般不做「收口」(即填補牆身與傢俬空隙,令兩者連成一體的工序)。
找他做傢俬,起貨時間通常一至兩星期,但一個人人手有限,試過有客人找他做大半間屋的傢俬,他要每次做一、兩件,起貨後才再造下一件。
為「木」與客人而做
「生活到,無發達」,是陳家維對自己處境的形容。當木匠以後,他的月入由零至數萬元都試過。對於本地「手工訂造傢俬」市場的看法,他比較悲觀,認為這注定只能小眾,不易走向主流。「全香港數埋不過十間八間。」令他繼續做下去的,是對「木」的鍾愛,和客人的信任和尊重。
「特別是用實木做小手作的時候,我會盡量用手動的工具:鋸、鑿、刨等等」,近距離親手接觸木的紋理、氣味,他覺得很美。他又說,最喜歡主動跟他說要做什麼,有自己意思,但又對他有信心,給他創作自由的客人。比起流水作業式的傢俬廠,能與客人交流,也是獨立木匠的優點。
隨著「現場造櫃」式微,木工師傅在家居裝修中的角色,變成以裝崁為主,市場對木匠需求也在減少。
陳家維希望,即使不是找他,大家也可以多光顧其他本地木匠。「價錢可能只是相差幾千元,但我有信心,我這個櫃幾十年後還會在」他說。